五笔86FITHBITH五笔98FTDGBTCG仓颉JKIHQJKMHQ郑码ACGIBDGM
四角6636358251结构左上包围电码65368725统一码729B535A
笔顺一一一ノノノ一ノノ一ノノ一一一一一丨ノ丶ノ一ノ丶一ノノ一一丨
犛
1、古同“牦”,牦牛。
犛
1、〔犛靬( )〕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又汉代张掖郡县名,在今甘肃省永昌县。
犛字UNICODE编码U+729B,10进制: 29339,UTF-32: 0000729B,UTF-8: E7 8A 9B。
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a black ox, a yak
◎ 犛
〈名〉
牦牛 [yak],产于西藏
犛【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莫交切《韻會》《正韻》謨交切,音茅。《說文》本作犛。長髦牛也。从牛,聲。《玉篇》獸如牛而尾長,名曰犛牛。《楚語》巴浦之犀犛兕象。《註》犛,莫交切。《司馬相如·上林賦》旄獏犛。《註》犛,一音茅,或以爲貓牛,毛可爲翿是也。《集韻》或作氂斄髦,通作貓。《廣韻》書作犛。
又《集韻》謨袍切,音毛。本作氂。犛牛尾也。或作斄。《楚語·犀犛註》犛,亦作旄。
又《廣韻》里之切《集韻》《韻會》陵之切,音釐。義同。
又《玉篇》牛黑色。《司馬相如·上林賦》獏犛。《註》張揖曰:犛牛,黑色,出西南徼外。《班固·西都賦》曳犀犛。
又《集韻》鳴龍切,音氂。羌中牛名。李登說。
又《廣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音來。《廣韻》關西有長尾牛。《集韻》或作氂。
犛【卷二】【犛部】
西南夷長髦牛也。从牛聲。凡犛之屬皆从犛。莫交切〖注〗《段注》:犛切里之;氂切莫交。
(犛)西南夷長髦牛也。今四川雅州府淸谿縣大相嶺之外有地名旄牛。產旄牛。而淸谿縣南抵寧遠府、西抵打箭鑪。古西南夷之地。皆產旄牛。如郭樸注山海經所云。背、厀及胡、尾皆有長毛者。小角。其體純黑。土俗用爲菜。其尾腊之可爲拂子。云長髦者、謂背䣛胡尾皆有長毛。下文氂字乃專謂尾也。此牛名犛牛。音如貍。楚語。巴浦之犀犛。上林賦。㺎旄貘犛。以其長髦也。故史記西南夷傳謂之髦牛。以其尾名氂也。故周禮樂師注謂之氂牛。以氂可飾旄也。故禮注、爾雅注、北山經、上林賦注、漢書西南夷傳皆謂之旄牛。氂髦旄三字音同。因之讀犛如毛。非也。據上林賦則旄犛異物。中山經。荆山多犛牛。郭曰。旄牛屬。从牛。聲。里之切。一部。按犛切里之。氂切莫交。徐用唐韵不誤。而俗本誤易之。凡犛之屬皆从犛。
◎ 客家话:[宝安腔] li2 mau2 [台湾四县腔] li2 mau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海陆丰腔] li2 mau2 [客英字典] li2
◎ 粤语:lei4
◎ 潮州话:li5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犛 | 釐 | 之 | 無 | rɯː | |
犛 | 釐 | 之 | 釐 | rɯ | |
犛 | 釐 | 宵 | 無 | maːw | 訓讀同氂 |
犛 | 釐 | 宵 | 茅 | mraːw | 訓讀氂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犛 | 釐 | 里之 | 來 | 之 | 之 | 平聲 | 三等 | 開口 | 之 | 止 | 上平七之 | li | lĭə | liə | lie | lɨ | lɨ | lɨ | li2 | li | lio | 犛牛又音茅 |
犛 | 來 | 洛哀 | 來 | 咍 | 咍 | 平聲 | 一等 | 開口 | 咍 | 蟹 | 上平十六咍 | lɑ̆i | lɒi | lᴀi | lɒi | lʌi | ləi | ləj | lai2 | lai | loi | 關西有長[尾/]牛又音釐音茅 |
犛 | 茅 | 莫交 | 明 | 肴 | 肴 | 平聲 | 二等 | 開口 | 肴 | 效 | 下平五肴 | mau | mau | mau | mau | mɣau | mɯau | maɨw | mao2 | mrau | meau | 牛名又力之切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犛 | 離 | 鄰溪 | 三齊 | 齊 | 平聲 |
犛 | 茅 | 謨交 | 十三爻 | 爻 | 平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