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部首火部五笔FKUOBKUK仓颉GRTBGRTF郑码AJJUBJJU
四角4033630115结构上下电码35881666区位55567668
统一码71B953A5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丨フ一丶丶丶丶一一一一フ一ノノ一一フ一ノノノノ
熹
1、光明:熹微(日光微明)。星熹。
2、炙,炽热:“东暾淡未熹,北吹寒更寂”。
3、古人名用字。
熹字UNICODE编码U+71B9,10进制: 29113,UTF-32: 000071B9,UTF-8: E7 86 B9。
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声:从灬、喜声
dim light, glimmer; warm, bright
◎ 熹
熺
〈动〉
(形声。从火,喜声。本义:烤炙) 同本义 [roast meat]
熹,炙也。——《说文》。字亦作熺。
◎ 熹
〈形〉
(1) 炽热 [red-hot]
熹,热也,炽也。——《玉篇》
熺,炽也。——《广雅》
熺炭重燔。——木华《海赋》。注:“炭之有光者也。”
(2) 亮;光明 [bright]
有时而星熺。——《管子·侈靡》
明镫熺炎光。——《文选·赠五官中郎将诗》
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杨万里诗
(3) 又如:熹微;熹烂(灿烂的光彩)
熹【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許其切《集韻》《韻會》虛其切,音僖。《說文》炙也。《玉篇》熱也,烝也。
又《玉篇》熾也。《廣韻》盛也,博也。《後漢·桓帝紀》改元延熹。
又《靈帝紀》改元光熹。
又《諡法》有功安人曰熹。
又人名。《宋史·朱熹傳》字元晦,號仲晦。
又《正字通》微陽也。《陶潛·歸去來辭》恨晨光之熹微。
又通作訢。《禮·樂記》天地訢合。《註》訢讀爲熹。熹,猶烝也。《疏》言天地之氣烝動,猶若人之熹也。《說文》本作。《玉篇》同熺。或作暿、熙。
熹【卷十】【火部】
炙也。从火喜聲。許其切
(熹)炙也。炙者、抗火炙肉也。此熹之本義。引申爲也。左傳。或叫于宋大廟曰。譆譆出出。杜曰。譆譆、熱也。此同音叚借也。又與相叚借。从火。喜聲。許其切。一部。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1 [客英字典] hi1 [海陆丰腔] hi1 [梅县腔] hi1 [宝安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 粤语:hei1
◎ 潮州话:hi1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熹 | 喜 | 之 | 僖 | qʰlɯ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熹 | 僖 | 許其 | 曉 | 之 | 之 | 平聲 | 三等 | 開口 | 之 | 止 | 上平七之 | xi | xĭə | xiə | xie | hɨ | hɨ | hɨ | xi1 | hi | xio | 盛也博也熱也熾也或作熺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熹 | ꡜꡞ | hi | xi | 平聲 | |||||
熹 | ꡜꡞ | hi | xi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熹 | 希 | 曉 | 齊微齊 | 齊微 | 陰平 | 齊齒呼 | xi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熹 | 羲 | 虛宜 | 二支 | 支 | 平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熹 | 希 | 曉 | 幾 | 第三幾紀記 | 陰平 | 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