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部首水部五笔86IYMNIYIJ五笔98IYWJIYWN仓颉BYHJEYHN
沆
2、〔沆瀣一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3、大水:沆茫。沆漭。
沆字UNICODE编码U+6C86,10进制: 27782,UTF-32: 00006C86,UTF-8: E6 B2 86。
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声:从氵、亢声
a ferry; fog; flowing
沆【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胡朗切《集韻》戸朗切《韻會》合朗切,音骯。《說文》莽沆,大水也。一曰大澤貌。《博物志》停水東方曰都,一名沆。《張衡·西京賦》滄池漭沆。
又沆茫,水草廣大貌。《揚雄·羽獵賦》鴻濛沆茫。
又沆瀁,水深廣貌。《木華·海賦》浺融沆瀁。
又沆瀣,露氣也。詳瀣字註。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正韻》下郞切,音航。水流貌。一曰渡也。
又《集韻》舉朗切,音㽘。義與莽沆同。
又《正韻》口浪切,音亢。《前漢·郊祀歌》西顥沆碭。《註》白氣也。沆或讀若抗。
沆【卷十一】【水部】
莽沆,大水也。从水亢聲。一曰大澤皃。胡朗切
(沆)莽沆、逗。大水也。西京賦。滄池漭沆。薛云。漭沆猶洸潒。亦寛大也。南都賦。漭沆洋溢。吳都賦、海賦皆云沆瀁。羽獵賦云沆茫。義皆同。从水。亢聲。胡朗切。十部。一曰大澤貌。風俗通山澤篇曰。傳曰沆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沆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今俗語亦曰沆。水經注巨馬河篇曰。巨馬水、又東徑督亢澤。荆軻轉之督亢地圖也。引風俗通沆莽也云云。是則沆通作亢矣。
◎ 客家话:[梅县腔] kong5 [海陆丰腔] kong5 [客英字典] hong3 kong5 [宝安腔] hong2 [客语拼音字汇] hang1 hong2 [台湾四县腔] kong5
◎ 粤语:hong4
◎ 潮州话:何红5(杭)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沆 | 亢 | 陽 | 航 | ɡaːŋ | |
沆 | 亢 | 陽 | 沆 | ɡaːŋʔ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沆 | 航 | 胡郎 | 匣 | 唐開 | 唐 | 平聲 | 一等 | 開口 | 唐 | 宕 | 下平十一唐 | ɣɑŋ | ɣɑŋ | ɣɑŋ | ɣɑŋ | ɦɑŋ | ɦɑŋ | ɦaŋ | hang2 | ghang | hang | 渡也又胡朗切 |
沆 | 沆 | 胡朗 | 匣 | 唐開 | 蕩 | 上聲 | 一等 | 開口 | 唐 | 宕 | 上三十七蕩 | ɣɑŋ | ɣɑŋ | ɣɑŋ | ɣɑŋ | ɦɑŋ | ɦɑŋ | ɦaŋ | hang4 | ghangx | hank | 沆瀣氣也胡朗切六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沆 | ꡣꡃ | Xang | ɣaŋ | 上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沆 | 沆 | 曉 | 江陽開 | 江陽 | 上聲 | 開口呼 | xaŋ | 沆瀣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沆 | 沆 | 下黨 | 十七養 | 陽 | 上聲 |
沆 | 吭 | 下浪 | 十七漾 | 陽 | 去聲 |
沆 | 亢 | 口浪 | 十七漾 | 陽 | 去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