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1、见“谭”。
譚字UNICODE编码U+8B5A,10进制: 35674,UTF-32: 00008B5A,UTF-8: E8 AD 9A。
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surname; to talk
譚【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玉篇》大也,誕也,著也。《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註》謂安縱也。《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註》譚,猶著也。參譚,不絕。
又國名。《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又姓。譚子之後。《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又《正韻》與談同。《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又通作覃。《詩·大雅》實覃實訏。《鄭箋》覃或作譚。
又《廣韻》《集韻》徒感切,覃上聲。亦大也。
又叶徒黃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蕭彭祖,屈宗譚。《說文》本作〈言〉。
【卷六】【邑部】
國也。齊桓公之所滅。从邑覃聲。徒含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譚,非是。《說文注義》有譚長,疑後人傳寫之誤。
()國也。齊桓公之所滅。衞風曰。譚公維私。小雅曰。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讒。譚大夫作大東以告病。左傳莊十年曰。齊師滅譚。譚無禮也。譚子奔莒。同盟故也。今濟南府府東南七十里有故譚城。在二志濟南郡之東平陵縣。東平陵故城在今濟南府府東七十五里。从邑。聲。徒含切。古音在七部。按詩、春秋、公、榖皆作譚。許書又無譚字。葢許所據從邑。齊世家譌作郯。可證司馬所據正作。譚古今字也。許書有譚長。不以古字廢今字也。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m2 [梅县腔] tam2 [台湾四县腔] tam2 [东莞腔] tam2 [陆丰腔] tam3 [客英字典] tam2 [客语拼音字汇] tam2 [宝安腔] tam2
◎ 粤语:taam4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譚 | 覃 | 侵 | 覃 | l''ɯːm | |
譚 | 覃 | 侵 | 禫 | l''ɯːmʔ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譚 | 覃 | 徒含 | 定 | 覃 | 覃 | 平聲 | 一等 | 開口 | 覃 | 咸 | 下平二十二覃 | dʱăm | dɒm | dᴀm | dɒm | dʌm | dəm | dəm | tan2 | dom | dom | 大也又姓漢有河南尹譚閎 |
譚 | 禫 | 徒感 | 定 | 覃 | 感 | 上聲 | 一等 | 開口 | 覃 | 咸 | 上四十八感 | dʱăm | dɒm | dᴀm | dɒm | dʌm | dəm | dəm | dan4 | domx | doom | 大也又姓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譚 | ꡈꡏ | tam | dam | 平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譚 | 覃 | 透 | 監咸開 | 監咸 | 陽平 | 開口呼 | tʰam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譚 | 覃 | 徒含 | 二十一覃 | 覃 | 平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譚 | 談 | 透 | 緘 | 第二十四緘减鑒甲 | 陽平 | 言譚又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