潧
1、古同“溱”,古河名。
潧字UNICODE编码U+6F67,10进制: 28519,UTF-32: 00006F67,UTF-8: E6 BD A7。
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潧【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側詵切《集韻》緇詵切,音臻。水名。《水經注》潧水,出鄭國西北平地。○按《詩》與《國語》本作溱。
又《集韻》咨騰切,音增。義同。
潧【卷十一】【水部】
水。出鄭國。从水曾聲。《詩》曰:“潧與洧,方渙渙兮。”側詵切
(潧)潧水。出鄭國。鄭國謂周之鄭國、卽漢之新鄭也。鄭語曰。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溱洧。水經曰。潧水、出鄭縣西北平地。酈云。出鄶城西北雞絡隖下。東南流、左合水。又南、左會承雲山水。又東南、逕鄶城西。謂之桺泉水。又南、注於洧。世亦謂之爲鄶水也。今溱水在河南開封府密縣。東北流經新鄭縣西北。南流合洧水爲雙泊河。而洧盛溱涸矣。从水。曾聲。側詵切。十二部。按曾聲則在六部。而經傳皆作溱。秦聲。鄭風騫裳涉溱、與豈無他人爲韵。學者疑之。玉裁謂說文、水經皆云潧水在鄭。溱水出桂陽。葢二字古分別如是。後來因鄭風異部合韵。遂形聲俱變之耳。詩曰。潧與洧、方汍汍兮。汍音丸藥之丸。各本作渙渙。今正。此鄭風文也。今毛詩作渙渙。春水盛也。釋文曰。韓詩作洹洹。音丸。說文作汎。音父弓反。按作汎父弓反、音義俱非。葢汍汍之誤。汍汍與洹洹同。漢志又作灌灌。亦當讀汍汍。皆水盛沄旋之貌。引此詩者爲潧字之證。知今經傳皆非古本。廣韵曰。詩作溱洧、誤。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潧 | 曾 | 文 | 臻 | ʔsrɯn | 注:詩作溱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潧 | 臻 | 側詵 | 莊 | 臻 | 臻 | 平聲 | 三等 | 開口 | 臻 | 臻 | 上平十九臻 | tʂi̯æn | tʃĭen | tʃiĕn | tʃien | tʃɪn | tʂɪn | tʂin | zhen1 | crin | tryin | 水名在鄭國出說文此水南入洧詩作溱洧誤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溱 | ꡆꡜꡞꡋ | jʰin | tʂən | 平聲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溱 | 臻 | 側詵 | 八真 | 真 | 平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溱 | 津 | 精 | 津 |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 陰平 | 水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