漑
1、同“溉”。
漑字UNICODE编码U+6F11,10进制: 28433,UTF-32: 00006F11,UTF-8: E6 BC 91。
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water
漑【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古代切《集韻》《韻會》居代切,音槪。水名。《說文》水出東海桑瀆覆甑山。
又灌註也。《史記·河渠書》西門豹引漳水漑鄴。
又滌也。《詩·檜風》漑之釜。
又沆漑,徐流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滂濞沆漑。
又《廣韻》居豙切《集韻》《韻會》居氣切,音旣。義同。
又與旣通。《史記·五帝紀》帝嚳漑執中,而徧天下。《註》古旣字。
又《集韻》戸代切。與瀣同。補遺:《篇海類編》居大切,音蓋。仰塗也。與塈通。
漑【卷十一】【水部】
水。出東海桑瀆覆甑山,東北入海。一曰灌注也。从水旣聲。古代切
(漑)漑水。出東海桑瀆覆甑山。東北入海。東當作北。瀆當作犢。皆字之誤也。北海郡桑犢、見前志。今山東萊州府濰縣有桑犢故城。水經注之桑犢亭也。前志桑犢下云。覆甑山、漑水所出。東北至都昌入海。今濰縣東南四十里漑源山。卽覆甑山也。水經注亦謂之塔山。寰宇記曰。天寶六載勅改爲漑源山。今漑水自漑源山北流至昌邑縣境入海。卽東虞河也。亦曰東丹河。从水。旣聲。古代切。古音在十五部。按多借爲濯摡字。一曰灌注也。此依韵會本。注下曰灌也。?下曰漑灌也。洞簫賦。迴江流川而漑其山。李注引說文漑猶灌也。與今本異。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oi3 kai3 [梅县腔] koi3 [海陆丰腔] koi3 kai3 [东莞腔] kai3 [宝安腔] kai3 [客英字典] koi3 kai3
◎ 粤语:koi3
◎ 潮州话:kai3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溉 | 旡 | 隊 | 漑 | kɯːds | |
溉 | 旡 | 隊 | 旣 | kɯds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漑 | 旣 | 居豙 | 見 | 微開 | 未 | 去聲 | 三等 | 開口 | 微 | 止 | 去八未 | ke̯i | kĭəi | kiəi | kiəi | kɨi | kɨi | kɨj | ji4 | kioih | kioy | 漑灌又古代切 |
漑 | 漑 | 古代 | 見 | 咍 | 代 | 去聲 | 一等 | 開口 | 咍 | 蟹 | 去十九代 | kɑ̆i | kɒi | kᴀi | kɒi | kʌi | kəi | kəj | gai4 | kaih | koy | 灌也又水名出東海桑瀆縣覆甑山古代切六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溉 | ꡂꡭ | gay | kaj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溉 | 寄 | 吉器 | 三霽 | 齊 | 去聲 |
溉 | 蓋 | 居大 | 六泰 | 皆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溉 | 概 | 溪 | 栽 | 第十九栽宰載 | 陰去 | 灌也注也 |